懷孕後期生產前的實用護理影片
previous post
越來越接近預產期,想要趁著還沒有卸貨的日子,把自己做的一些產前功課和親身試驗後覺得有效的懷孕後期產前護理實用影片集結在這裡,除了給需要的媽媽們作為參考,還有未來要生二胎的自己還能夠有個可以溫習的地方。
因為聽聞在德國生產不太崇尚剪會陰這件事,相較起台灣醫院大多會替產婦媽媽剪一刀,所以在孕期36週開始,就開始每天趁著洗澡時間開始按摩會陰,增加彈性,希望在生產推送小寶寶時,撕裂傷可以減低到最小。我自己的陪產員,也是建議不要剪會陰才是保護會陰的方式。
我自己是跟著以下的影片學習如何會陰按摩,覺得裡面的老師教導的非常詳細。不少女性對於會陰按摩會有所恐懼,但這就和使用棉條還是月亮杯一樣,一開始的不熟悉和不適應感,會隨著多幾次的練習,身體裡的肌肉也慢慢放鬆。當然如果有神隊友,願意幫忙按摩那是最好不過的,畢竟大著肚子還要把手指放入陰道按摩,還是不算太舒適的姿勢。
我個人自己的做法,是在每天泡澡時,在水中順便做會陰按摩,浴缸也是很好提供雙腳支撐的地方。有些人會喜歡在床上側躺,所以建議每個要試試看的媽媽找出最適合和舒服的姿勢。的確一開始練習時,會有灼熱感,但如果能堅持個一週,會慢慢感覺肌肉的韌性延展性增加。
另外,我認為不一定需要天然的按摩油,看過媽媽們分享,如果是潤滑劑也可以,基本上能讓妳的手指順利放入陰道進行按摩即可喔!
雖然在孕後期肚子變得好大之後,媽媽們可能更喜歡躺在床上還是沙發上有個支撐,但其實為了讓寶寶更容易進入妳的骨盆腔,醫生或者助產士都會建議媽媽們多動多走路(在身體可負擔範圍裡)做產前瑜珈,或者坐在瑜珈球上轉動骨盆,製造空間給小寶寶有更好角度入盆。在Early labor或者Active labor時期,如果媽媽們還有體力能多動,不管是瑜珈動作,還是坐瑜珈球,都會幫助減緩開指疼痛。
以上就是我在懷孕後期等待卸貨的日子裡,所嘗試也推薦產婦媽媽幫助生產的一些自然護理(當然都請先諮詢妳的醫生或者助產士喔!)祝福每個在孕期中的媽媽最終都有個順利的生產經驗!
台灣長大台灣求學的台灣女孩。過去曾在香港,台灣,新加坡和德國工作過。目前定居在慕尼黑,成為德國外籍新娘和德國媽媽。未來的大半輩子很可能都會在這裡度過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