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求職歷程 part 2: 正職工作

by apple juice in germany
德國職場

五月報稅時,稅務師要我把當初投履歷的紀錄也寄一份給他,拿來報稅用。他還笑說「那時候應該每天丟十封履歷吧」聽了整個心虛,不過也讓我理解到,即便是德國人找工作時,很有機會還是要海投(雖然我身邊的德國人找到工作的時間都很快,畢竟還是有語言和關係優勢)

背景 & 投遞過程

  • [語言] 完成歌德c1課程
  • [投履歷時間] 六月到十月,共五個月
  • [申請數目] 51份,包含線上申請,和內部推薦
  • [錄取/ 面試, 電話面試] 2/ 14

五月份的時候發現被實習公司的主管擺了一道,給的口頭工作合約不能兌現之後,傷心之餘休息兩個星期就開始慢慢開啟我丟履歷找工作的旅程。(再次強調!千萬不要相信沒有白紙黑字的承諾!德國人也是會毀約不認帳的!)

剛開始投履歷的前兩個月,都還是以心目中想要轉換領域到mobility 汽車產業相關的公司,有些公司的確會和我進行電話面試,大概是對我論文題目很有興趣,除了寫過相關論文和短暫的幾個月實習外,我過往的工作經驗都和這產業沒有太多相關性,說不出太多我曾經具體負責的項目,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司在第一次接觸後,就不了了之(和我電話訪談的很多都是hiring manager 不是HR) 這兩個多月的投履歷經驗,讓我認知到,已經有幾年的工作年資,想要在德國轉換領域,並不是想像中容易,這也是為什麼八月下旬開始,我又開始轉往金融產業投遞履歷。

八月下旬和一間中型投資銀行面試,最終還是因為無法接受長工時(週五晚上十一點多收到郵件)還要長時間出差到亞洲而作罷。因為這個經驗,當初有間DAX 30的企業management board要和我約面試時,想到這也是個壓力極大和飛行時間超多的工作,而以找到工作為由婉拒去面試(大概被列為黑名單)

當中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面試是,透過關係內部推薦,面試了一間DAX 30的公司(非金融產業),hiring manager和HR一起面試我,當中HR大姐就看看我年紀又已婚,問「請問你目前有小孩嗎?」其實想問的應該是「你近期有打算生小孩嗎?」但礙於法規也只能旁敲側擊。對於已婚婦女又處於適孕年紀的人,找工作也是不被公司偏愛的

最終,還是在金融產業找到自己的落腳處,面試時問過老闆需要出差的次數的確是在可接受範圍內,工作時間當然不像德國部分大公司九點上班五點多可以下班,還是比較工時稍長但可接受範圍的投資產業。

面試過程

稍微分享一下最後選擇這間公司的面試流程:

  • 線上投遞application
  • 因為和過往工作經驗有很高的相似性,所以兩個星期後就有被HR通知之後會安排面試
  • 在德國分部和hiring manager做第一次面試
  • 過了幾週,被邀請到總部進行assessment center 4個多小時和6個人面試。當中有包含case study然後要做出ppt 報告。
  • 過了三週左右確認offer,又過了兩週才確認package拿到書面合約

找正職工作過程中的take away

綜合幾個面試經驗,有幾點想要分享:

  • 如果年紀30左右的女性,尤其已婚的,要了解妳基本上是公司不偏好的一群,因為你極有可能上工一段時間之後懷孕要去請產假。
  • 能leverage你過往經驗的,才會是對你友善的機會。畢竟德國公司還是相對風險趨避,他們會想要拿本來就有相關性實務經驗的申請者。
  • 還是要想清楚目前的人生階段,適合怎麼樣類型的工作,去選擇申請那樣的工作,才能確保你待在那間公司和職位的時間會長一點。畢竟大部分保守的德國公司們是不偏好jumper類型的申請者。
  • 如果你覺得你面試,或者做assessment center有些部分沒有做得很好,可以回家之後再去做份簡報把自己當初沒有做好說好的部分寄給面試官,做為一個follow up,也會讓hiring manager感受到你的積極用心。
  • 拿到書面合約才能真正的放心!畢竟看過不少分享最後被公司放鳥的經驗。
  • 內部推薦然後拿到電話面試或者面試機會,還是遠高於直接從官網申請。所以一定要好好善用身邊的network,還是校友的network!
  • 找工作時,肯定要有其他生活重心。找工作前期和一間非常心儀的公司面試了三次,最後還是被拒絕時,非常的傷心。後來就決定一邊搬家處理裝潢的事情,一邊找工作,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在德國找工作,真是一個蠻徬徨的階段,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看得到底。但每一次的投遞,等待,面試,被拒絕,都會一遍又一遍讓你想得更清楚,自己的利基點到底在哪裡,自己到底可以在這個社會哪個地方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一次又一次,那個未來的輪廓才會慢慢清晰。

我覺得願意走過這樣一對寂寞又難熬路途,都已經是非常勇敢的人了。所以在這過程中,每天寫下給自己的一些鼓勵,記錄自己的心情或疑惑,其實會有幫助的。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