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要生產的我,還在一個不熟悉的醫療體系裡,其實內心是充滿著焦慮。在開始放產假待產的日子裡,一邊上著德文家教課時,也特別請老師幫忙我上一些有關德國生產和準備的文章,剛好德文老師也是有個10個月大寶寶的媽媽,在這過程中也給了我不少建議。在這邊想要分享,在德國待產包該如何準備,看過幾篇文章甚至是保險公司寄來的建議清單(基本上大同小異)供作參考。另外,最後也有小結論,是和在德國生產過的德國和台灣媽媽給的建議,如何準備和選擇,還是端看於每個人的需求。
建議在孕期32-34週左右就開始整理待產包,並且放在顯眼而且容易取得處,以免緊急需要到醫院生產。
德國待產包建議清單
重要文件
- 媽媽手冊 (Mutterpass)
- 個人身份證或者護照 (Personalausweis)
- 結婚證明 (Heiratsurkunde)或者媽媽的出生證明(Geburtsurkunde),如果是在未婚的狀況下:大部分的醫院都會協助父母申請新生兒出生證明,建議到你所選擇的醫院,了解所有需要的文件
- 保險卡 (公保以及/或私保)
生產所需物品
- 在分娩時可穿的寬鬆舒適/可弄髒的一件T-Shirt或舊睡衣
- 穿過走廊散步的浴袍
- 一雙室內拖鞋,短途步行可保持腳部溫暖
- 厚實保暖的襪子
- 頭帶或髮帶
- 護唇膏
- 營養棒或者水果(待產時間很長需要補充體力,建議為了自己和陪伴者準備)
- 可讓自己放鬆的音樂
- 照相設備
- 眼鏡,如果隱形眼鏡讓你不舒服的話
住院時所需物品
- 三~四件寬大的T-Shirt,鈕扣襯衫,或者舒適的睡衣,重要的是它們可以在前方打開,方便於哺乳
- 孕期第6個月左右大小適合你的慢跑服或舒適的寬褲子
- 兩~三個哺乳內衣,最好比懷孕前大兩個size (由於產奶,乳房現在變大了)
- 數個哺乳墊 (Stilleinlagen)
- 大約八個免洗棉質內褲,確保它們盡可能舒展,以免壓在可能的剖腹產疤痕上或大的衛生棉上。最好使用一次性內褲,因為一開始的出血/惡露可能很難洗掉
- 大而柔軟的衛生棉 (Besonders saugfähige Binden) 來吸收出血/惡露,大部分的醫院有提供。請勿使用衛生棉條
- 一些毛巾(建議一次性毛巾)
- 裝髒衣服的袋子
- 洗漱以及清潔用品:牙膏和牙刷,面霜或護膚霜,除臭劑,乳液,沐浴露,洗髮水,梳子和/或刷子,指甲剪,小鏡子,手帕,吹風機和唇膏
- 一件出院回家時要穿寬鬆的衣服(大約在第6個月左右大小)
- 孕婦枕/餵奶枕 (Stillkissen)
- 可以幫助你放鬆的東西:書籍,iPad,雜誌,筆記本等
- 手機充電器
- 一些零錢
寶寶物品
- 在大多數醫院中,會有嬰兒衣服,尿布等等,最好事先了解你的醫院是否有提供,或者你需要自行攜帶
- 出院時給小寶寶的衣物:一套56-62號的衣服,包括身體,襯衫,夾克,連衣褲,襪子,羊毛外套和帽子
- 在冬天,需準備額外的外套和溫暖的嬰兒毯
- 從醫院回家的嬰兒安全座椅
身邊生產過的德國以及台灣朋友建議
看過德國的建議待產包清單,我覺得似乎東西要準備得特別多,尤其大部分的媽媽都在一週以內會出院。因此有和德國和台灣媽媽們請教她們的經驗。具體每個媽媽需要什麼不太一樣,有些人認為盡量使用醫院有的物品即可,有些人只習慣使用自己的物品和喜歡的品牌,因此朋友的建議是,帶上出差住旅館時你會需要而且覺得必要的東西即可。像是本來沒有穿浴袍的人,也不需要為了因為生產而特別去買件浴袍。
基本上,大部分的人選擇的醫院應該都離自己的家不是太遠,如果真的有欠缺物品的狀況下,伴侶應該還是能夠來訪時幫忙帶過來。但如果真的擔心的話,就盡量把可能會需要的東西一次性帶齊吧!
祝福所有即將要生產的媽媽們順產,媽媽小孩都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