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媽媽的學習好夥伴:線上學習平台

by apple juice in germany

一轉眼,2021年也只剩下四個多月,也代表我的育嬰假很快就要在年底做個結尾,2022年初回歸職場。這邊想要分享一下,到目前的育嬰假期間,待在家媽媽的我有利用哪些線上平台和資源(目前還有積極使用中),在育嬰忙碌生活裡,想辦法擠出時間照顧自己的身體,和充實自己的一些技能。產後的這幾個月,因為寶寶的作息的確在我的生活裡有翻天覆地的改變,除了很難抽身外,再加上擔心疫情,所以線上學習平台在時間上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彈性,適合有嫩嬰媽媽行程無法固定的窘況。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希望聽聽其他人積極使用的線上學習資源有哪些,能讓我作為參考,好好利用剩下的育嬰假 :)

每日德語學習挑戰:Lingoda Sprint

從德國台灣同學會知道了Lingoda有90天學德文挑戰(Supersprint),也就是如果學生能夠在指定期間,90天裡每天上一堂德文課,之後機構就會退還你這三個月的德文學費。但如果只要有一堂缺課,就不符合退費資格。

之前就有打算趁著育嬰假期間來做做這個90天上德文(週末也都要)的挑戰,畢竟能夠免費上課又能精進德文,是地方媽媽覺得不能錯過的優惠好康。看過不少分享,要符合退費機制有很多限制,所以要進行這個挑戰之前,一定要好好閱讀挑戰說明書的規則。我已經上了快要一個月的時間,想要分享一下目前的學習心得:

✏ 適合族群:建議要有大片空白時間,或者很有毅力的人來參加這個挑戰,畢竟90天連續上課真的需要相當大的決心。另外,我認為這種線上課程安排,每天的主題和老師都不同的狀況下,其實比較適合練習口說聽力。如果還在文法基礎學習階段,比較需要同一個老師知道你目前的狀況,下次上課會繼續往下銜接這種,我會認為更適合傳統德文學習機構,有固定的老師和學習教材,一個層級慢慢往上。
 
✏ 上課狀況:身為產後媽媽要照顧嫩嬰很難抽出時間,我通常是選擇早上七八點課程來上,主題什麼的比較不是我的重點考量。在選擇課程時,每堂課都有一個主題性,老師通常也都不一樣。我當初選擇的課程是C1.1,目前遇到的老師都是德語母語人士。但師資真的猶如網路分享,有好有壞,一些年輕老師旅居在亞洲,在線上平台上課好像只是想賺點錢的態度,有時候還會提前幾分鐘下課😅 有的老師感覺也沒有準備,照著Lingoda給的教材念念走過,和學生聊聊天這樣😅 但的確有幾位老師非常熱血熱心,會丟很多額外的學習連結,讓學生能夠對今天討論主題有更深入了解。
我自己的經驗,班上同學最多一次只有五名,大部分時間都是只有2-3個人,有幾次是一對一教學😅 但這可能和我選課的級數還有時間有關係。
 
✏ 推薦與否:我覺得這很適合需要有壓力才會認真上課的人,像是產後照顧寶寶的媽媽,需要這類型的壓力才能想盡辦法抽出時間上課,完成挑戰(也才能每天固定練習德文)另外,上課很多主題和德國的歷史(柏林的電音文化和東西德統一的相關性等),藝術家,哲學家等等,的確是我平常生活很難會接觸到,或者使用到的德語,因為課程的關係,才有機會去了解這樣多元的主題,也更進一步了解德國相關的人文歷史。
 
連結:Lingoda
 

女性重訓初學者好幫手:Nuli健身app

生產完媽媽,身體調理和身材恢復都是產後焦點。在產後五週多就開始慢慢拾起簡單的運動(主要是跟著youtube上的影片)然後約莫兩個多月就回到產前體重。但生過小孩的媽媽們肯定知道,生過小寶寶的肚子需要額外加強,才可能回到滿意的狀況。懷孕過程中,寶寶的體重對於骨盆肌是個負擔,這是為什麼很多產後媽媽都還是有漏尿問題,真心推薦核心運動的訓練,會慢慢改善這個狀況!
 
一打完疫苗+14天後,就回到健身房去運動,那時候知道了這個Nuli女力健身app,專門設計給女性的運動app。當初我的需求是,希望回健身房,能有人帶著我一步步更熟悉重訓(訓練核心肌群,增肌減脂)養成重訓的好習慣,畢竟過往的運動還是以有氧為主。
 
✏ 適合族群:希望有人規劃好的一週課表,不希望訓練時有教練時時刻刻盯著,能夠選擇在家訓練或者在健身房訓練,產後媽媽如果有時抽不了身離開家去運動,也能選擇在家訓練。
 
✏ 上課狀況:App裡面有每週3-5天安排好的課表可以選擇,我目前選擇的是八週的肌力訓練,平均每次練習約莫能在45分鐘左右完成。每天重點訓練部位不同,能夠觀看動作解釋,讓我每次在健身房,女生少少的重訓區裡,也能夠比較有信心的使用器材們。做完每天的動作和組數,還能夠選擇伸展的影片跟著一起做。
 
✏ 推薦與否:這種跟著學習的app,是適合有足夠內在動機的學習者,當然拿來作為培養自己規律運動習慣的工具也很不錯。除了app本身的運動課程教學外,還有健康食譜的分享,和臉書社群裡的互助討論會。我覺得這些種種的元素,都會加強女性們堅持在運動的路上。
 
連結:Nuli 
 

產後冥想初階學習:Balance app

產後的媽媽們可能會有產後憂鬱的狀況,我自己本身也不例外,大概產後三個多月開始對很多事情完全都起不了興趣。因此開始有了想要嘗試冥想的想法,讓自己的心安定,陪伴自己走過這個生活劇烈改變的階段。這個app是德國媽媽友推薦的,因為疫情的關係,現在有免費使用一年的機會。

這個app設計會給人有種對話和客製化的感受,過程中會詢問你一些問題,讓你選擇,知道你目前狀況。雖然還是個冥想新手,但每天睡前跟著app裡的引導者做10分鐘的冥想練習,的確讓我的睡眠品質更好,心情上也更加穩定。

連結:Balance

線上程式課程:DataCamp

除了因為工作關係,需要學些程式語言,讓自己能夠更有效率的解決一些問題外,更重要的是,不想要和digital native的世代(我的寶寶)脫節。DataCamp是一個月付的學習平台,由於工作上不需要成為coding高手,所以有時候在課程選擇上並不是那麼清楚自己的需求。
在DataCamp裡可以直接點選“Career Tracks” 選擇你想要專精的主題和程式語言,系統自動排課,對我這個有課程選擇困難的人,的確很有幫助。
 

連結:DataCamp

鋼琴自學平台:Flowkey app

Flowkey是個來自於德國的鋼琴自學平台,說實話,我認為這個app的設計其實更適合初學者。本人雖不是鋼琴好手,但也扎扎實實學過幾年彈奏古典樂。
當初需求是想要彈彈琴給寶寶聽,也希望能夠啟發寶寶對於音樂的熱忱。如果常常要請一對一老師來上課,除了所費不貲外,疫情期間還是減少陌生人來家裡比較安全。這樣的自學平台的確變成還不錯的選擇。
App裡面有不少琴譜,根據風格和難度來區分。有跟彈模式,慢速練習和單手練習。和其他自學平台一樣,是屬於自己要找時間和規律練習的工具,但是以價格上,練習也很有時間彈性,這對有嫩嬰的地方媽媽來說是很務實的選擇。
 
連結:Flowkey
 

線上跳舞學習平台:Steezy

Steezy是上一年四月開始lock down時就開始使用的線上跳舞學習平台。學跳舞在德國也是挺所費不貲,未封城之前,都會到健身房上跳舞課,但選擇並不多,師資也很參差不齊。Steezy裡不少老師是專業舞者,看他們跳舞也是一種享受。線上課程的好處就是,能夠無限重複還不熟悉的部分,直到跟得上拍。當然,自己在家練舞的感覺,肯定是和一群人跳舞不同。但一樣的,這樣線上學習有的師資,舞風選擇,價格和時間彈性上,我還是很推薦的。

連結:Steezy

最後附上我很愛的Steezy 老師 CJ Salvador的影片(在家練這支舞,老公看到時終於相信我會跳舞😅 )

結論

生完寶寶後,媽媽的生活肯定都是繞著寶寶轉。有時候夜深人靜時,的確會懷念起過去那些滿滿的自由。在新的人生階段裡,除了好好享受寶寶的愛和依賴外,當寶寶作息比較穩定時,也不要忘記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即便可能只是每天短短的十五分鐘。但這些疊加都會慢慢累積成生活中對自己的一點小肯定。

選擇對自己時間彈性上較高的線上學習課程,讓媽媽們在繁忙的育嬰生活裡,也能持續學習和進步。

妳有什麼推薦的線上學習平台/app嗎?歡迎推薦給我喔!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

error: